鲜衣怒马少年时,奋楫扬帆正启航。9月2日至3日,第一临床医学院迎来了五湖四海、四面八方的的900余名2023级本科新生。满怀着精医报国的人生理想,他们将在这里扬帆启航,开启自己崭新的人生篇章。我院学生党总支班子、全体辅导员、导生和以及学生志愿者集体上阵、全程参与,以“心”迎新,为全体新生及家长提供有力度、有温度、有效度的高质量迎新服务。
精心准备,让迎新保障更有力度
为了确保迎新工作的安全有序开展,我院强化组织领导,细化工作安排,多次召开迎新工作部署会,研究制定新生报到工作方案和分工安排,将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。
新生各专业辅导员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要求部署,早早分专业建立了新生QQ群,结合招生办发放新生基本信息表,和每名新生进行“一对一”的电话联系。辅导员对于新生居住地和健康状况进行详细摸排,统计报到信息。新生报到前,各专业通过线上班会等形式,对于报到有关要求进行了部署安排,特别对交通出行、电信诈骗等做出重点强调。
为了让家长放心、新生省心、报到顺心,学院精心选拔导生和志愿者,并提前组织开展了导生和志愿者专题培训。与此同时,学院连续几天,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推出“乘风破浪迎新季”专栏,图文并茂,从新生关心的衣、食、住、行各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,线上和线下齐头并进,帮助新生感知校园魅力,熟悉学院情况,了解专业风采,提前适应大学生活。
贴心关怀,让迎新服务更有温度
新生报到当天,为了优化报到流程,学院采取“一站式”、“一袋化”报到新模式,学生在学院报到点完成信息核验后,直接领取学院精心设计的帆布袋,即可完成报到,入住宿舍。学院组建的由行李搬运车、小推车组成的“第一临床医学院青年志愿服务车队”穿梭于校园中。身着统一服装、佩戴工作证的导生和学生志愿者们或帮助搬运行李,或介绍校园生活,或指路答疑。他们细致周到的服务给新生和家长们带来了喜悦和温暖。学院为每名新生准备的“大礼包”里,不仅有口罩、手消等防护用品,还有学院宣传册、创新创业启蒙手册、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等,帮助他们更快了解学校、学院以及未来的大学生活。整个报到现场秩序井然、气氛热烈。
对于报到当天正逢生日的新生同学,学院领导和辅导员还为他们送去了生日礼物和祝福,让他们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生日过得更加富有意义。新生报到期间,学院坚持领导带班值班制度,学院领导在迎新现场和学生及家长深入交流,报到结束当晚,又带领辅导员,深入每一间寝室走访慰问,鼓励新同学尽快适应新环境,注意安全防护,勉励他们要秉承“弘毅担当、精医报国、康民济世”的安医精神,坚守初心,刻苦学习,树立使命感和责任感,积极解锁更多技能,真正成为胸有大志、心有大我、肩有大任、行有大德的新时代医学生。
润心育人,让迎新工作更有效度
学院坚持贯彻“三全育人”的理念,多措并举,全方位立体化挖掘育人元素,不留死角、不留盲点,将育人贯穿到新生报到入学的全过程、各环节,切实增强全体新生的归属感、责任感和使命感。
为了营造喜迎新生的浓厚氛围,学院集思广益、匠心独具,对报到现场进行了精心布置。“一临学子今日启航,医路生花谱写华章”“今日追梦少年勤业笃行向上向善,明朝济世良医德高业精为国为民”“一临学子志昂扬,携手并进铸辉煌”的横幅悬挂在校园内,既寄托了对学子的美好期盼,也让学生一进校就产生了对学院的归属感和荣誉感,认识到了自己未来的使命和责任。食堂门口高耸的巨幅学院介绍展板上,展示了学院基本情况、优秀学生团体和学子风采,引发新生及家长驻足观看,给全体新生树立了青春榜样和努力方向。学院在报到点,树立起欢迎萌新,“医”路启航的巨型签名墙,新生在完成报到程序,都会和家人手持学院提供的精致牌子在此打卡留影,随着签上姓名、“咔嚓”一声,也意味着到了新的起点,开启了人生新的征程。
学院在报到点设置的“党员爱心服务站”更是将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前置,优秀学生党员代表作为志愿者的一员,倾情为新生及家长提供爱心服务,充分展示了党员的形象和风采。新生也纷纷来到党员咨询台前,详细了解入党的程序和条件,表达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、向优秀学生党员学习的迫切愿望。
2023级医学影像学杜昊佳:“未觉池塘春草梦,阶前梧叶已秋声。我怀揣欣喜与忐忑,带着想象与憧憬,向安徽医科大学出发。抵达校园,首先体会到的是学校工作人员与学长学姐的热情与耐心,走在校园中,随处可见迎新横幅,我用相机定格每一个美丽生动的时刻。在学医的漫漫长征路上,我愿用有序、勤奋与坚持完成接下来的学习生活。好学力行,笃志前行。”
2023级麻醉学崔浩浩:“第一次来到安徽医科大学,好像我们曾相识好多年一样,我开始走出曾经狭小的空间,走上了展示我自我的舞台。在这里,我将找到自信,找到自己的闪光点,发掘自己的不足,寻找自己的方向,我必将很快适应新的生活,完成自己的梦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。”
新生报到后,我院将陆续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实践系列活动,采取灵活多样、丰富多彩的形式为每一名新生上好“开学第一课”。(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党总支 余劲松)